4月的德国,刚刚褪去冬季的寒冷,准备迎接2025年的第一道暖阳,但全球经济正在遭受美国的“关税风暴”冲击,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冷酷”,让初春的到来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有一个不变的事实——创办于1947年、成功举办78届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依然如期而至,成为全球工业界的重要风向标。
在汉诺威,看见中国工业制造的下一步
2025年3月31日至4月4日,德国汉诺威迎来了全球制造业的顶级盛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这场展会展示了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创新,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缩影。今年的展会重点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炫技,而是展示技术的实际落地能力,尤其是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技术应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中国制造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从华为的云+AI解决方案,到Unitree Robotics展示的工业机器人狗,以及Triastek的3D打印药物胶囊,每一项展示都传递着中国制造从“技术输出”到“系统参与者”的重要转变。这标志着中国企业不仅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更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协作,提升全球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在国际展区,看见欧洲买家的严谨性
中国制造网已连续多年参展,本次携手“千万众享”客户一同以80㎡特装展台亮相8号馆。在为期5天的展会中,中国制造网与会员客户一同在现场接待了数百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买家。通过对欧洲买家的调研,我们发现,尽管近期美国的“关税风暴”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关注依然旺盛,只是在选择供应商时变得更加谨慎和挑剔。
A)欧洲买家对中国工业类产品的关注点及偏好
1)大型工程机械设施设备:中国的工程机械,特别是在挖掘机、装载机和叉车等领域,依旧在欧洲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价格波动,欧洲买家依然看中中国设备的性价比和创新性,尤其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
2)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臂:随着制造业转型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欧洲买家对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臂表现出浓厚兴趣。例如,本次千万众享客户【指擎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手臂,吸引了众多海外参观者前来交流和体验。
3)工具五金:手工具和电动工具在欧洲市场的需求稳定。中国企业通过ODM和自有品牌的方式逐步进入欧洲市场,并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B)美国“关税风暴”对欧洲买家选择的影响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影响依然存在,虽然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但它也间接影响了欧洲买家的采购决策。在对中国工业产品的关注中,欧洲买家开始更加重视供应商的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稳定性。他们在选择中国产品时,不仅关注价格和质量,还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欧洲买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依然严格,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的国际贸易形势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长期质量稳定的供应商。
2)交易安全:考虑到全球贸易中的风险,尤其是关税政策的变化,欧洲买家对交易的安全性要求愈加严格。确保交易透明、货物交付及时且符合标准,是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之一。
3)交付能力:及时、可靠的物流服务对于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至关重要。欧洲买家强调供应商的交付能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能够提供灵活、稳定交货的供应商更受青睐。
C)中国制造网工作人员总结
尽管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影响,但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的需求并未减弱。相反,欧洲买家对中国产品的关注更加理性,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稳定供应链、保障质量和交付的中国制造商。中国制造网在展会中的调研结果清晰表明,尽管市场环境复杂,但中国企业依然能够凭借高性价比和创新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中国制造网提供的精准匹配服务和全球买家资源,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中国展区,看见SHOW与EXPO的区别
在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商的数量可谓众多,达到了约1000家,仅次于东道主德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展区的参展商数量庞大,整体展区却与国际展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参展体验和展会氛围上,存在明显差异。
A)中国展区的EXPO
走进中国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标准摊位,它们多为9㎡到18㎡的展位,少数有36㎡的特装展位。整个展馆看上去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活力。展会期间,虽然参展商在展位前摆放了产品样品,但大多数摊位显得缺少吸引力,基本没有外部工作人员主动接待观众,甚至展位旁空无一人,展品也往往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和互动。许多展位上的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坐在自己的摊位旁,偶尔会有少量买家驻足浏览,但整个展区的氛围却没有展现出“热闹”或“活力”。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普通的“EXPO”(展览会),并未真正吸引到潜在买家的兴趣和参与。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展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展商缺乏针对展会的精心策划,很多摊位的展示方式过于简单,未能充分展示中国制造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因此,尽管展位的数量庞大,展区的人流量却远远低于预期,甚至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商业洽谈和交易。
B)国际展区的SHOW
相比之下,国际展区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这里,展商们展示了更为精美的特装展位和丰富的互动体验,展会氛围充满了活力。展商不仅注重产品本身的展示,更加注重通过互动、现场演示、产品体验等多元化的形式吸引观众和潜在买家的注意。展位周围通常会有工作人员在积极与观众互动,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演示,并不断邀请现场观众参与到产品的实际操作中来,营造了一种更加互动和引人入胜的气氛。
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大品牌的展位前,工作人员会热情邀请观众参加产品演示或技术讲解,甚至在展会结束后还会举办After Party,进一步拉近展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种以“SHOW”为核心的展览模式,呈现出强烈的商业氛围,既展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增加了品牌的影响力和曝光度。
C)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中国展区和国际展区,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在展会定位、展位布置和参与度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展区的EXPO更多侧重于单纯的产品展示和信息传递,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无法真正打动潜在买家。而国际展区的SHOW则强调展位的创新性、互动性和品牌推广,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展会现场气氛热烈,成交机会明显增多。
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展位大小的不同,更在于展商对于展会的重视程度、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差异。中国企业在国外展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虽然中国展品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但由于展位布置、展示方式和市场沟通等方面的不足,中国企业的展会效果仍有待提升。
D)中国制造网的突破
在这种展会现状下,中国制造网凭借其深厚的资源优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展位和展示平台。作为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制造“出海”的平台,中国制造网通过不断优化展位布局和服务内容,帮助中国企业突破展会效果的瓶颈。特别是在国际展区的优越位置,中国制造网确保与企业共同参展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国际买家,增加商谈机会,并通过专业的展会运营和市场支持,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认知度和竞争力。
通过与中国制造网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享受更精细化的展会服务,避免传统中国展区的局限,真正体验到国际展会的活力与商机。这不仅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市场开拓渠道,也为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专场论坛,看见中国制造新的链接方式
2025年4月2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第三天,中国制造网在展会现场举办了一个特别的专场论坛——【海外直采大会Selected Sourcing Connect】。这场论坛聚焦于为中国外贸企业与全球买家之间搭建高效的沟通桥梁,打破传统展会模式的局限性,创新性地将中国企业与德国及欧洲的优质买家进行精准对接。
A)创新的对接方式,跨越文化与市场隔阂
与以往依赖展位前简单的宣传和名片交换不同,【海外直采大会】采用了更加深入的商务匹配模式。中国制造网依托其长期积累的全球买家资源,特别是德国本土的采购商,成功邀请了多位欧洲知名企业的采购负责人、行业专家以及欧盟中国商会董事参与。与会的买家不仅在活动现场聆听了欧盟和德国采购政策的解读,还参与了针对性强的供应链管理与采购指导分享。
论坛的亮点之一是创新的互动环节——“投壶游戏”,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游戏环节吸引了众多欧洲买家的参与,不仅拉近了与买家之间的距离,也为后续的商务洽谈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B)精准的匹配机制,助力精准出海
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现场的买卖匹配环节。中国制造网利用其庞大的海外买家数据库,精心策划了针对性地匹配方案。活动前,中国制造网通过调研,了解每位参与买家的采购需求和兴趣方向,确保每一场买卖匹配都精准对接。现场的中国制造网会员公司不仅与德国本地的大型采购商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还与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买家探讨了潜在的合作机会。
通过这种更加高效和精准的对接方式,参会的中国制造网会员能够直接与有采购需求的买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极大提升了合作的成功率。相比传统的展会形式,这种新型的买卖匹配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提高了交易的转化率。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瞻,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除了产品对接和业务洽谈外,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欧洲商会的代表和采购专家进行市场趋势分析与政策解读。通过这些前沿的行业信息,参会的中国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欧洲市场的需求变化、贸易政策的动态,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变化的全球贸易环境中灵活应对。特别是针对中欧贸易的政策支持与合作机会,论坛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了很多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帮助他们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汉诺威,看见“世界工业”需要“中国制造”
无论是中国展区的冷清,还是国际展区的热闹互动,都表明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即便展会的中国展团位置较为偏远,参展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关注度依然很高,显示出中国制造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代名词,而是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势在必行的战略,但如何避免盲目出海、提升展示效果,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难题。中国制造网作为中国知名B2B平台,不仅能帮助会员共同出海、亮相在优质展位,更通过丰富的展会与当地商会资源支持,助力中国制造顺利“出海”。
在商路,看见中小企业破解出海难题
2025年,中国制造网将继续组织“特展”活动,专注于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克服展位难求、成本高昂、转化低效等难题。通过精准的展会资源整合与本地化运营支持,平台帮助企业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回报。在过去的展会中,特展的模式已成功为企业搭建了通往海外市场的桥梁,单场活动最高促成意向订单超千万美元。随着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中国制造网将在“展前引流——展中对接——展后履约”的全周期服务链中,助力更多中国企业实现“精准出海”。
在“双循环”战略与数字贸易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场“出海”的行动中,全球化的中国外贸版图必将书写新的篇章。